汨罗市屈原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启动 规划打造全国龙舟文化研学基地
在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畔,一座承载着千年楚文化记忆的城市正悄然掀起一场文化复兴的浪潮。作为屈原行吟求索、以身殉国的精神圣地,汨罗市近日正式启动屈原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,计划以屈子文化园为核心,整合龙舟竞渡、诗歌交流、非遗体验等多元载体,打造国家级龙舟文化研学基地,为地方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千年文脉的当代激活
屈子祠的飞檐翘角倒映在香草湖面,龙舟鼓点与诵读《离骚》的童声交织——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祠,如今已成为汨罗文化地标的核心。自2009年在湖南省委支持下启动建设以来,屈子文化园已形成2平方公里的文化园核心区,涵盖屈子书院、端午习俗体验区等特色空间,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20万人次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认证的优质研学基地,更通过拓碑文、包香囊等非遗实践课程,让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记忆。正如当地文旅负责人所言:“我们要让屈原精神从课本走向田野,从历史走进当下。”
龙舟竞渡背后的产业棋局
端午时节的汨罗江,早已不仅是地方性节庆的舞台。自2005年将国际龙舟节赛场永久固定在屈原投江地以来,这里相继承办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、海峡两岸龙舟赛等15届国际赛事,龙舟拉力赛的航道更延伸至海外。最新规划显示,汨罗正建设国际龙舟竞渡中心,并联合湖南省演艺集团打造"端午文化传承演艺基地",试图将周期性活动转化为常年运营的文化产业链。旅游从业者王先生算了一笔账:"去年端午期间,维景生态酒店入住率达98%,端午人家民宿区需提前两个月预订。"这种"一节带全年"的模式,正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极。
研学矩阵构建教育新生态
入选湖南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屈子文化园,近年聘请专业团队开发了分龄化课程体系。北京某中学的研学记录显示,学生们在三天行程中既参与龙舟制作与竞渡,又通过《楚辞》吟诵工作坊理解爱国情怀,最后以香草湖边的星空诗会收官。这种"体育+美育+德育"的融合设计,吸引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研学团队。教育专家评价称:“当孩子们亲手包扎祭祀用的艾草香囊时,文化传承便有了温度。”
破解传承困境的创新实践
面对学术断层、民俗活动形式化等挑战,汨罗的破局之道颇具启示。正在建设的屈原文化研究院将联合高校开展《楚辞》数字化解读,而诗歌交流中心则计划举办国际楚文化学术峰会。更接地气的是"传说传习基地"项目,邀请非遗传承人驻场演示古法铸钟、楚式漆器制作等濒危技艺。这种"学术深度+大众参与"的双轨模式,或许能为其他文化遗产地的活化提供样本。
站在香草湖畔远眺,屈子书院黛瓦白墙的轮廓与施工中的演艺基地塔吊同框——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面,恰是汨罗文化示范区的生动隐喻。据规划,未来三年内,随着屈原文化研究院、中国诗歌交流中心等项目的落成,这里将成为年接待能力超50万人次的楚文化高地。当龙舟的鼓点与研究的书声在此共鸣,两千年前那个"路漫漫其修远兮"的求索者,或将见证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回响。
- • 岳阳农村公路提质三年行动圆满收官,铺就“组组通沥青路”幸福路
- • 临湘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竣工,助力绿色产业园区蓬勃发展
- • 全国首条生物降解农膜生产线投产,年消化秸秆废弃物10万吨,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《平江山区“哭嫁歌”传承千年,AI语音库收录百位老人原声,数字化保存助力文化瑰宝永存》
- • 岳阳农村学校实现“中央厨房”全覆盖,5万学生吃上营养定制餐
- • 岳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.2万人,重点群体就业率达95%,彰显发展新活力
- • 岳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,领跑全省增速第三!
- • 乡村振兴教育基金助力乡村学子,累计发放助学金1.2亿元
- • 岳阳发布全国首份文旅产业碳中和实施指南,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
- • 平江辣条产业再创辉煌:年产值突破300亿,全国市场份额高达65%
- • 岳阳县黄颡鱼生态养殖基地挂牌,助力渔民增收致富
- • 岳阳畜禽粪污变身生物天然气,万户村民用上清洁能源
- • 岳阳智慧农业示范园正式投用,AI技术助力果蔬产量提升30%
- • RCEP产业园成为东盟企业聚集地,年进出口额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全国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落地,为10万农户带来坚实保障
- • 平江酱干跨界联名国潮品牌,辣条口味冰淇淋惊艳来袭!
- • 长江岳阳段航道整治成效显著,万吨级船舶通航时长增加60天
- • 南湖新区建成“零碳公园”,年吸收二氧化碳超万吨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城陵矶港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28%,RCEP航线新增3条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农村直播学院孵化新农主播5000人,年带货额突破20亿: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
- • 平江县创新服务模式,政务AI助手方言咨询秒回办事指南
- • 临湘浮标盲盒热销欧美,非遗工艺变身收藏级潮玩
- • 湘阴县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,课后服务工时可兑换调休,创新举措助力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张谷英村族谱数字化完成,解码元明移民迁徙之谜
- • 湘阴县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投产 年产值达8亿元带动5000农户增收
- • 华容“零彩礼集体汉婚”风头劲,百对新人身着周制婚服行沃盥礼
- • 岳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50万亩,年产值冲刺80亿大关,农业发展再创新高
- • 岳阳县193支驻村工作队创新“屋场夜话”,3500场活动化解纠纷成功率高达98%
- • 全国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落地,惠及10万农户,农业风险管理迈上新台阶
- • 湘阴县小龙虾智能养殖舱投运,恒温系统助力养殖周期缩短30天
- • 临湘市乡村5G基站全覆盖,农产品直播日均带货破百万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“水稻田碳汇监测系统上线,每亩稻田年碳交易可获200元,助力绿色农业发展”
- • 临湘市桃矿中学旧址焕新颜,教育博物馆重现百年矿业教育史
- • 全国首单“蓝碳+绿电”交易在岳阳成功落地,新能源企业纷纷涌入
- • 岳阳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规划公示,助力缓解城区拥堵难题
- • 洞庭湖水上实景剧《千年江湖》首演,光影科技完美还原楚文化魅力
- • 岳阳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签订教育合作协议,共筑教育交流新篇章
- • 岳阳楼景区创新发行数字藏品,《岳阳楼记》NFT一秒售罄,文化传承再掀热潮
- • 汨罗长乐甜酒街:非遗甜酒免费尝,20家老字号地图发布,品味传统韵味
- • 华容县扶贫公寓盛大开租,低收入家庭喜享每月每平5元优惠
- • 湖南理工学院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助力洞庭湖生态研究迈向新高度
- • 岳阳名人IP登陆元宇宙,数字屈原对话莎士比亚: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
- • 汨罗市棚改安置社区配建幼儿园,贫困户子女优先入园,助力教育公平
- • 临湘竹海音乐节:民乐大师竹林演奏,游客可租古筝即兴合奏,共赴一场诗意盎然的视听盛宴
- • 临湘市“浮标工人家园”落成,产业工人喜获成本价婚房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岳阳楼畔“三蒸九扣”宴复原,传统蒸笼技艺引央媒关注
- • 君山银针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:传承千年茶韵,展现中华农耕智慧
- • 95后教师匠心独运,发明方言教学机器人助力方言保护区文化传承
- • 平江辣条主题乐园五一期间盛迎15万游客,衍生品销售火爆翻番
- • 华容县芥菜产业园助力留守妇女脱贫致富,人均月薪4500元
- • 岳阳再创先河: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,获资10亿元助力绿色转型
- • 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显著,美丽屋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环洞庭湖县域经济圈正式启动,9县区携手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
- • 洞庭湖水下考古新发现:屈原行舟遗迹与楚式船桨重见天日
- • 湘阴县“湿地婚礼”定制服务,候鸟迁徙季成婚拍黄金期
- • 君山区生态移民新村焕新颜,家家户户接入沼气管道,迈向绿色生活新篇章
- • 岳阳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千名“新农人”,年销农产品30亿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湘阴蟹稻共生模式推广,亩均收益破万元,农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岳阳农村学校“中央厨房”全覆盖,5万学生共享营养定制餐
- • 岳阳职教城扩容升级,年培养技能人才突破3万名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湘阴鹤龙湖全鱼宴创新“一鱼十八吃”,荣登湖南文旅必吃榜
- • 岳阳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,孵化“新农人”年销农产品30亿
- • 湘赣边乡村振兴协作区落地,共建34个产业飞地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卫星监测洞庭湖变迁,数据可视化呈现范仲淹治水智慧
- • 临湘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,全面推行“县管校聘”及城乡教师交流计划
- • 平江县山区温馨“老年驿站”:贴心服务温暖夕阳红
- • 湘阴洋沙湖渔猎文化展:体验传统技艺,湖鲜烹饪赛赢免费住宿
- • 岳阳非遗直播基地年销文创超亿元,竹编包包成国际爆款
- • 湘阴县打造“湿地婚礼”定制服务,候鸟迁徙季成为浪漫婚拍黄金期
- • “周末妈妈”计划助力留守儿童,2000名志愿者携手共筑温暖未来
- • 湘阴县文星中学校园气象科普馆落成,成为全省首个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
- • 临湘市乡贤返乡投资超3亿,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