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盖湖生态农场创新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,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。在众多生态农业模式中,黄盖湖生态农场推出的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还大幅提高了亩均收益,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黄盖湖生态农场位于我国湖北省,这里水资源丰富,气候适宜,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。农场负责人表示,他们从2016年开始尝试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,经过几年的实践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,同时种植水稻、养殖青蛙和鳅鱼。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、水资源和生物资源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。具体来说,水稻为青蛙和鳅鱼提供了栖息地,青蛙和鳅鱼则帮助水稻防治病虫害,同时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。
在黄盖湖生态农场,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:首先,在水稻田里设置青蛙栖息地,如青蛙池、青蛙岛等,为青蛙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然后,在水稻田里养殖鳅鱼,鳅鱼以水稻田里的害虫为食,同时鳅鱼排泄的粪便又能为水稻提供养分。最后,青蛙在水稻田里捕食害虫,既保证了水稻的生长,又为农场增加了收入。
经过几年的实践,黄盖湖生态农场的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首先,亩均收益大幅提高。据统计,采用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后,亩均收益超过万元,是传统种植模式的数倍。其次,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农药、化肥的使用量,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,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值得一提的是,黄盖湖生态农场的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在推广过程中,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。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,鼓励和引导更多农场和企业采用这种模式,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。
当然,在推广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的过程中,也面临一些挑战。例如,青蛙和鳅鱼的养殖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,以确保它们的成活率和产量。此外,如何合理规划土地、水资源和生物资源,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,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总之,黄盖湖生态农场“稻蛙鳅共作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政府、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,这种创新模式将在我国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临湘浮标产业助力文旅发展,产值占比超30%,特色小镇游客突破百万
- • 岳阳花鼓戏《洞庭渔歌》晋京展演,沉浸式舞台重现渔家婚俗,传承民间艺术之美
- • 中央美院匠心独运,创作《忧乐十二时辰》壁画,全景再现岳阳楼千年光影
- • 湖南理工学院设立“长江保护学院”,致力于年培养千名专业人才
- • 宋代沉船出水:瓷器铭文揭示范仲淹疏浚洞庭湖的历史真相
- • 华容县“防返贫保”全面覆盖脱贫户,医疗教育兜底零遗漏
- • 汨罗职校携手三一重工共建实训基地,定向培养工程机械技工500名
- • 洞庭湖江豚数量增至160头,生态修复工程获联合国点赞
- • 君山区“荷花宴”名扬四海,莲子炖鸭成爆款美食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- • 华容禹山古村宋代生活馆开放:活字印刷与古法豆腐制作传承千年技艺
- • 岳阳县“双减”案例荣获教育部表彰,课后服务覆盖率高达99%
- • 青年艺术家巧妙利用化工废料重塑范仲淹雕像,传递生态忧患意识
- • 湘阴“拿地即开工”升级2.0版,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至7天,助力区域发展提速
- • 洞庭湖水下考古新发现:屈原行舟遗迹与楚式船桨重见天日
- •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岳阳名人研究室,深入挖掘留日先驱群体历史价值
- • 洞庭湖生态食品产业园盛大开园,引领百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崛起
- • 华容东湖渔火祭:千艘渔船挂灯夜捕,摄影师捕捉“湖上星河”绝美瞬间
- • 平江县乡村学校全面升级,心理咨询室全覆盖,留守儿童关爱无死角
- • 君山区“鱼菜共生”大棚推广,一亩水塘年创收10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
- • “留守儿童周末妈妈”计划启动,2000名志愿者携手助力成长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考察团签约数字经济项目28个,共谋区域创新发展新篇章
- • 平江首条旅游观光火车通车:串联石牛寨、红军营等6大景点,开启乡村旅游新篇章
- • 岳阳东站实现“高铁地铁无缝换乘”,日均惠及10万人次,便捷出行再升级
- • 长岳科创走廊签约37个产学研项目,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,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
- • 君山岛爱情主题邮局:百万封信件跨越时空,数字邮戳见证永恒爱情
- • 岳阳乡村振兴综合考评全省领先,打造湖南乡村振兴样板
- • 汨罗再生铜铝首单保税交割落地,助力年外贸额冲刺500亿
- • 汨罗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突破99%,15万村民告别“挑水时代”
- • 张谷英村古建筑榫卯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完成,毫米级还原历史风貌
- • 平江酱干非遗工坊集群投产,年消化黄豆3万吨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临湘竹文化创意园盛大开放,竹纤维时装秀与竹键盘音乐会惊艳亮相
- • 洞庭银鱼闪耀山姆会员店,高端预制菜单品月销破千万再创佳绩
- • 岳阳楼区夜画洞庭灯光艺术季盛大启幕,百名涂鸦师点亮老城墙
- • 岳阳农村学校创新引入“AI教师助手”,有效破解英语、音乐师资短缺难题
- • 岳阳千人共烹百米剁椒鱼鳞墙:一场刀光与非遗的交响
- • 全国防汛抢险演练在岳阳举行,国产“龙吸水”设备首亮相,彰显我国应急救援实力
- • 95后特岗教师创新之举:平江山区“流动科学车”走红央视
- • 岳阳楼五一单日游客破10万人次,AR光影秀再现唐宋盛景,传统文化魅力再掀热潮
- • 中欧班列(岳阳)再创佳绩:年开行量突破500列,回程货源招商额达30亿
- • 岳阳中小学开设“龙舟特色课”,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,弘扬传统文化新风尚
- • 石化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攻克7项关键技术,转化效益突破10亿大关
- • 岳阳龙虾节盛况空前,单日吃掉50吨龙虾,麻辣虾尾销售额破3亿
- • 岳阳黄酒联名故宫文创,推出“楚辞限定款”礼盒热销,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精彩火花
- • 岳阳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,研发投入增长30%,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
- • 中非稻米合作项目在岳阳落地,非洲学员深入学习杂交水稻技术
- • 红色旅游专线助力平江起义旧址,沿线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
- • 岳阳社区厨神大赛现108道“妈妈菜”,民间食谱即将出版
- • 临湘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,全面推行“县管校聘”及城乡教师交流计划
- • 张谷英村非遗文化周盛大开幕,油豆腐制作技艺引万人体验热潮
- • 岳阳云溪区创新举措,打造县域首个“云药房”,为慢病患者提供便捷处方药配送服务
- • 城陵矶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500亿,湖南开放型经济再创新高
- • 平江辣条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突破,接入企业超500家,生产周期缩短40%
- • 华容县残疾人扶贫车间遍地开花,就业率显著提升至85%
- • 君山区渔民新村社区食堂启用,退捕渔民享3元爱心餐,温暖民生情怀
- • 岳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%,资源化利用全国领先,绿色生活新风尚
- • 三荷机场T2航站楼设计曝光:形似“洞庭波浪”引发热议
- • 平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获批:总投资180亿,华中最大“绿电水库”即将崛起
- • 区块链溯源技术助力樟树港辣椒溢价销售,提升40%!
- • 平江辣条主题乐园盛大开园,沉浸式体验助力周边销量激增200%
- • 樟树港辣椒惊现天价,欧盟认证助力打开国际市场
- • 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挂牌三年,外贸额年均增长25%,展现开放新活力
- • 岳阳保税区建成20万吨级冷链中心,小龙虾48小时直抵RCEP国家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岳阳保靖30年对口帮扶谱写新篇章:累计投入超15亿,援建项目130余个
- • 全国首推“耕地地力数字质押”,农民凭土壤数据可获贷款,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岳阳县村级卫生室全面升级,AI诊疗仪助力村民看病不出村
- •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招商引资再创新高,环保装备项目落地18个
- • 洞庭湖区防洪安居工程竣工,3万村民喜迁生态新村
- • 岳阳县经开区设立残疾人就业基地,手工艺品年销千万元,助力残疾人共融发展
- • 平江酱干:传统美食的非遗传承,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非遗保护案例
- • 平江辣条主题乐园五一期间盛迎15万游客,衍生品销售火爆翻番
- • 岳阳乡村数字图书馆全覆盖,百万册电子书助力知识下乡
- • 岳阳县杨林街镇小学农耕基地硕果累累,劳动教育成果丰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