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阳中小学开设“龙舟特色课”,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,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。在湖南省岳阳市,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传承项目——“龙舟特色课”在中小学中悄然兴起,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让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。
龙舟,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岳阳,龙舟文化更是深入人心,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,岳阳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,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“龙舟特色课”。
“龙舟特色课”以龙舟文化为核心,通过课堂教学、实践活动、竞赛等形式,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龙舟的历史、制作工艺、竞技技巧等。课程内容丰富多样,既包括理论教学,如龙舟的历史渊源、文化内涵等,也包括实践操作,如龙舟制作、划船技巧等。
在岳阳市某小学的“龙舟特色课”课堂上,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解。老师详细介绍了龙舟的历史背景、制作工艺以及划船技巧,并现场演示了龙舟的划法。随后,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,亲身体验划龙舟的乐趣。
“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龙舟比赛,今天亲自体验划龙舟,感觉特别有趣。”一位学生兴奋地说。通过“龙舟特色课”,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,还锻炼了身体,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。
为了让“龙舟特色课”更具实效,岳阳市教育局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。如组织学生参观龙舟制作工艺展览、观看龙舟比赛、参与龙舟制作等。此外,还定期举办中小学生龙舟比赛,激发学生们对龙舟运动的热爱。
“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,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岳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开设“龙舟特色课”,旨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,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岳阳市在推广“龙舟特色课”的过程中,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。如在语文课上,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与龙舟相关的文学作品;在美术课上,学生可以学习龙舟图案的设计与绘制。这样一来,学生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如今,“龙舟特色课”已成为岳阳市中小学的一张亮丽名片。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,了解并热爱上了龙舟文化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孩子们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。
总之,岳阳市中小学开设“龙舟特色课”,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- • 《岳阳楼记》全球双语诵读大赛盛大开幕,20国选手云端竞技展风采
- • 湘北首家三甲儿童医院落户岳阳,开启医疗服务新篇章
- • 岳阳县农村黑臭水体清零,生态洗衣房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湘阴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年创收超2亿元
- • “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共享法庭:纠纷不出村,共筑和谐乡村”
- • 岳阳-宜昌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合作示范区: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
- • 幕阜山野生黄精深加工项目投产,助力千户药农增收致富
- • 汨罗江端午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后首建数字博物馆,全球直播龙舟AI对战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平江县辣条工坊研学基地开放,贫困学生边学边赚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洞庭银鱼冻干技术突破,即食产品进军欧美市场,开启中国水产出口新篇章
- • 岳阳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显著,省级美丽屋场建设稳步推进
- • 中国建材光伏玻璃项目签约,助力华中地区产业链升级,填补行业空白
- • 岳阳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引资破千亿,30家配套企业集中签约,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
- • 城陵矶港粮食产业园签约30万吨大豆压榨项目,投资额超20亿,助力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升级
- • 平江辣条主题民俗村盛大开村,游客体验辣条手工制作日均千人
- • 国际汉学家解码洞庭铜器铭文,改写先秦交通史认知
- • 湘阴县大闸蟹产业链培训助力新渔民,2000人成功转型水产经纪人
- • 《岳阳名人年谱长编》日文版问世,东京大学举行首发式
- • 岳阳建成全国首个“教育元宇宙试验区”,10万师生虚拟空间互动创新教育模式
- • 华容芥菜主题漫画展盛大开幕,“菜菜君”形象惊艳首发
- • 平江县倾力实施“雨露计划”,3200名贫困学生受益
- • 院士工作站落户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,助力环保技术攻关
- • 全国首条“名人故居元宇宙游线”上线,穿越对话7位历史人物,开启沉浸式历史体验之旅
- • 华容县“厕所革命”成效显著,98%农户受益,卫生厕所普及率再创新高
- • 三一重工智慧矿山装备基地投产,年产值目标直指80亿元
- • 基因编辑技术革新岳阳黄鳝养殖,生长周期缩短30%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岳阳民生支出占比超75%,连续三年荣膺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
- • 湘阴县创新举措,VR技术助力村民体验全息花鼓戏魅力
- • 云溪区“午休躺睡”工程启动,1.2万小学生告别趴桌午休新篇章
- •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启动,平江通城产业协同破局:共筑发展新篇章
- • 城陵矶港扬帆起航,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翻番,直通东盟航线助力开放新篇章
- • 湘阴洋沙湖渔猎文化展:体验传统技艺,赢取湖鲜大礼包
- • 汨罗再生金属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,跨境贸易结算效率提升70%,引领行业新变革
- • 岳阳实施“名师领航工程”,助力教育人才成长,培育百位省级学科带头人
- • 中华大熊猫苑单日接待游客破3万,互动式科普成亲子游新宠
- • 岳阳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规划公示,助力缓解城区拥堵难题
- • 临湘竹海生态屋:全竹结构建筑,夏季恒温22℃避暑首选
- • 岳阳楼《岳阳楼记》全球诵读大会盛大举行,20国汉学家共襄盛举
- • 长江岳阳段航道整治完成,万吨级船舶通航时长增加60天,助力长江航运发展
- • 平江酱干产业产值突破20亿,助力10万农户增收致富
- • 中欧班列(岳阳)开行量再创新高,回程货源招商额突破30亿
- • 农村教学点迎来“5G全息课堂”,名师实时投影助力偏远教室教育革新
- •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: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稳定栖息地的惊喜发现
- • 中欧班列(岳阳-莫斯科)常态化运行,月均发运量实现40%增长,助力中欧贸易新篇章
- • 湘阴县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投产 年产值达8亿元带动5000农户增收
- • 岳阳楼区洞庭渔歌大赛盛大启幕,老渔民现场教游客即兴编词
- • 临湘市残疾人辅具免费适配,智能假肢助力200人重返岗位
- • 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,助力乡村文化礼堂焕新颜
- • 平江县乡村学校“星空实验室”落成,山里娃观测太空成常态
- • 洞庭湖跨湖大桥主塔封顶,2025年通车后缩短两岸1小时车程,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
- • 岳阳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,研发投入增长30%,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
- • 岳阳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,碳汇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“白云湖国际垂钓大赛激情开赛,50国选手共逐百万奖金”
- • 5G+AI病虫害监测网助力农业发展,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45%
- • 华容团子:机械化生产中的传统韵味,日均产销20万个,柴火香飘满城乡
- • 岳阳黄茶太空育种取得突破,首株“太空茶苗”成功移植君山岛
- • 临湘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,全面推行“县管校聘”及城乡教师交流计划
- • 华容县“法律明白人”助力乡村法治建设,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9%
- • 《洞庭渔歌响彻国家大剧院,68岁原生态合唱团传承非遗魅力》
- • 探寻文化瑰宝:汨罗江诗歌之路自驾地图发布,屈原祠-杜甫墓-任弼时故居全攻略
- • 城陵矶港疏港铁路通车,铁水联运效率提升30%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岳阳首创芦苇秸秆碳汇交易,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
- • 《千年江湖·诗意岳阳》纪录片亮相央视纪录频道,展现岳阳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平江山区“哭嫁歌”数字化保存,AI语音库收录百位老人原声,传承民间文化瑰宝
- • 农业数字信贷助力乡村振兴,AI风控技术实现3分钟放贷新纪元
- • 华润电力储能项目成功落地临湘,打造500MW/1000MWh电站助力能源转型
- • 华容芥菜腌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,百年老坛出土引轰动,传承千年的美味之谜揭晓
- • 华容芥菜古法腌制技艺申遗成功,万人踩缸挑战吉尼斯纪录,传承与创新共谱华容新篇章
- • 三一重工智慧矿山装备基地投产,年产能迈向50亿元新高峰
- • 平江县“高山有机茶”产值破5亿,3万茶农搭上电商快车增收40%
- • 岳阳旅游直通车升级:楼区至各县景区,扫码定制拼车路线,畅游岳阳新体验
- • 全国首条“辣椒主题旅游公路”通车,串联20个红色椒乡,开启辣椒文化旅游新篇章